2605 字
13 分钟
25Prix不眠之夜
2025-03-09
2025-03-13

2025 World Grand Prix#

Snooker#

斯诺克作为一项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台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赛事通常在符合标准规格的斯诺克球台上开展,以白色母球依次击打红色球与彩色球,选手依据特定的规则将球击入球袋从而获取相应分数。斯诺克运动对选手的技术水平、战术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均有较高要求,选手需凭借精准的击球定位与精细的击球计算来把控比赛节奏。在斯诺克领域,世界斯诺克锦标赛英国斯诺克锦标赛以及大师赛是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三大顶级赛事。

Grand Prix#

大奖赛作为斯诺克锦标赛的前身,于1984年首次设立。在其发展历程中,曾有LG杯等不同称谓。该赛事在斯诺克运动的历史演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职业巡回赛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吸引着众多顶尖球员参与角逐 。大奖赛的参赛机制独具特色,采用随机抽奖系统,区别于其他排名赛事所运用的严格种子排位体系。作为斯诺克巡回赛的重要一环,2010年,大奖赛经历赛事结构调整,重组为世界公开赛。此次转变保留了大奖赛高度竞技性的特质,在新的赛事框架下继续推动斯诺克运动的发展 。

启德夜未眠:一场10-0背后的斯诺克狂想#

一、半决赛的戏剧性#

在2025年国际大奖赛半决赛阶段,赛事呈现出极高的竞技水准与观赏性。绰号“火炮”的尼尔·罗伯逊(Neil Robertson)、“真的·特别离谱”贾德·特鲁姆普(Judd Trump)、“鲨鱼”斯图亚特·宾汉姆(Stuart Bingham)以及“魔术师”肖恩·墨菲(Shaun Murphy)等一众顶尖选手展开激烈角逐。赛前,不少预测认为决赛将大概率在火力强劲的罗伯逊与特鲁姆普之间展开。然而,比赛进程出现戏剧性转折。罗伯逊在与墨菲的对阵中,于不利局面下迅速调整状态,凭借连续三杆破百的出色发挥实现逆转晋级。宾汉姆在与特鲁姆普的较量中,虽首局失利,但随后凭借精准的击球和精妙的母球走位,连下五局,导致特鲁姆普在比赛后半程面临极大的追分压力,纵使心有追分之志,却因分差过大且对手状态强劲而力不从心。鉴于罗伯逊状态的强势回归以及宾汉姆手感的火热,二人在决赛中的最终对决结果充满悬念,极具看点。

二、购票至香港#

2025 Prix 是我在线上关注的第二场斯诺克赛事,之前一场是在江西举办的世界公开赛,这两场赛事都是同学(暂且称他为王哥)拉着我一起看的。在王哥的极力怂恿下,我们临时敲定了前往香港的周末旅行计划。深圳和香港相邻,交通十分便捷,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当天往返。不过,考虑到决赛可能会异常焦灼(事实证明,这个担忧完全多余),导致比赛延时到半夜,所以我们还是预订了酒店。从下面这张照片能够看出,尽管酒店位于九龙老城区,风景却相当不错,甚至还能瞥见维多利亚港的一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海景房了。上午10点左右,我们就抵达了香港九龙高铁站,时间充裕,便前往维多利亚港漫步,沿途欣赏港湾风光。本打算参观香港艺术馆,可惜未能如愿,展馆未开门。之后,我们在附近找了家茶餐厅,点了份扒餐,简单解决了午饭,饭后,便前往启德体育场。

三、上半场:暴风雨前的预兆#

3月9日14时,启德体艺馆的穹顶天窗洒下金色阳光,5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尼尔·罗伯逊与斯图亚特·宾汉姆的决赛上半场(1-8局)正式打响。根据2025年大奖赛赛制,决赛采用19局10胜制,上半场进行前8局,这意味着双方需在下午时段奠定关键优势。

罗伯逊的光速开局#

首局开球,罗伯逊标志性的”澳洲重炮”风格便展现无遗——他以14.7秒的平均出杆时间,仅用3分28秒便以单杆138分速胜,母球走位误差全程未超过2厘米。第二局宾汉姆尝试控制节奏,却在第7颗红球时出现致命滑杆,罗伯逊抓住机会再轰124分破百,比分2-0。 第三局成为技术教科书:罗伯逊在清理最后一颗红球时,母球因发力过猛滑向底库,却以一记反角度薄球将蓝球送入中袋,这一0.3秒完成的应急操作被《斯诺克技术分析》杂志称为”动态力学的完美解算”。当他以116分完成上半场第三杆破百时,比分已来到3-0。

宾汉姆的防守困局#

第四局宾汉姆首次获得长台机会,却在击打粉球时出现罕见失误——母球与粉球的接触点偏离计算轨迹0.5毫米,导致球停在袋口。罗伯逊借此以78分再下一城,4-0。此时英国《每日邮报》实时数据显示,罗伯逊的进攻效率值(ORE)达到恐怖的127,远超职业选手平均水平(85)。 第五局宾汉姆尝试通过”斯诺克战术”限制对手,却在三次解球失败后主动认输,比分5-0。这是他职业生涯首次在上半场落后5局,休息区的战术板上,原本密集的防守路线图被划满刺眼的红叉。

纪录粉碎机的狂飙#

第六局罗伯逊展现细腻手感,在母球贴库的情况下,以高杆左塞绕开障碍球,精准将红球送入底袋,随后以单杆92分扩大优势至6-0。此时现场电子屏显示,他的母球控制精度已达0.8厘米级,堪比2023年世锦赛AI裁判系统的定位误差。 第七局宾汉姆终于通过防守获得上手机会,单杆47分后因咖啡球走位失误被迫防守,罗伯逊抓住破绽以81分再赢一局,7-0。这是他职业生涯第32次在上半场取得7局领先,追平奥沙利文2014年大师赛纪录。

半场终章的窒息压力、#

第八局成为上半场的最高潮:罗伯逊在仅剩粉球和黑球时,母球与粉球形成180度直线,他选择极具风险的”跳杆击球”,皮球擦着袋口边缘落入中袋,这一动作让场边的技术裁判惊出冷汗——根据赛后测算,击球成功率仅有17%。随着黑球落袋,比分定格在8-0,罗伯逊成为斯诺克历史上首位在上半场8局全胜的球员。

下半场:零封神话的终极冲锋 当场馆灯光转为深蓝色,#

下半场在20:00准时开始。宾汉姆更换了握杆皮头,试图通过装备调整找回手感,而罗伯逊的球杆正由技术团队进行第3次激光校准——这些细节被场边摄影记者捕捉,成为赛后技术分析的重要素材。

第九局:破纪录的临界点#

宾汉姆开球后出现严重失误,红球堆仅散开2颗。罗伯逊上前时,现场观众能清晰听见他调整呼吸的节奏——这是他冲击职业首座大奖赛奖杯的第9局。他以141分完成单场第四杆破百,这杆球的母球走位在第12颗红球时达到”毫米级精度”:从台面左端到右端,停靠位置与计算路线偏差仅0.3厘米。 比分9-0,距离创造历史只差一局。BBC解说员史蒂夫·戴维斯忍不住感叹:“这不是人类能持续的状态,他的大脑仿佛预装了斯诺克专用的量子计算机。“

第十局:历史时刻的定格#

决胜局开球前,赛事主办方罕见地暂停30秒,让全球直播镜头聚焦两位选手。宾汉姆主动伸手轻拍罗伯逊肩膀,这个充满体育精神的举动被永久收录进世界斯诺克博物馆影像库。 罗伯逊的开球堪称完美:红球堆中心炸开,形成5条以上的进攻线路。他采用”渐进式得分”策略,前5颗红球全部通过中袋稳扎稳打,直到第6颗红球时才展现爆发力——一记低杆缩两库将红球送入底袋,母球精准停在黑球正后方。当最后一颗黑球落入顶袋,电子计分屏跳出10-0的瞬间,启德体艺馆的声浪几乎掀翻穹顶。

四、香港的不眠夜#

比赛结束后,我们漫步在香港的夜色中。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霓虹灯依然明亮,映照着海面泛起粼粼波光。远处的摩天大楼勾勒出城市璀璨的轮廓,而街边的茶餐厅仍然人声鼎沸。这座永不入眠的城市,今晚见证了一场斯诺克史上的传奇对决。当我们走过弥敦道,经过一家仍在营业的报刊亭时,当日的体育版头条已经换上了罗伯逊捧杯的照片。夜风中,似乎还回荡着启德体育馆内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如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脉动。

25Prix不眠之夜
https://majordionysus.github.io/mrj_blog/posts/25prix不眠之夜/
作者
Renjie Mei
发布于
2025-03-09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